3月22日上午,水務公司于三鄉鎮平東村開展“節水護水,你我同行”——2019年中山公用水務供水保障暨第七屆“世界水日”、“中國水周”宣傳活動,活動現場人頭攢動。小小一滴“水”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,激發了如此多市民的興趣?
當天活動現場,水務公司通過“水知識答卷”答題有獎活動,向市民普及了有關技術管理、管網改造、二次供水保障、水質監測、客戶服務等信息,滿足了大家對“水”的好奇,調動大家了解“水”知識的積極性,引導市民“知水、節水、護水、愛水”。
市民對自來水水質的關心,依然是一個焦點。水務公司在活動現場專設了一個“豪華”展位——水質檢測實驗。與往年不同的是,今年不僅獨設實驗臺,后方還有水質監測車現場“助陣”。往年“世界水日”活動時,工作人員僅僅口頭回答市民提出的水質疑問,已不能滿足眾多市民對水質變化過程的好奇心了,所以必須通過現場為市民展示,讓大家“眼見為實“,逐一擊破網上流傳的各種關于水質的”偽科學“!
紫甘藍水“魔術” 一位小學生被大小試管里五顏六色的液體吸引到展臺前,他好奇地詢問道:“這些液體是干什么的?”工作人員回答他:“這是用來變魔術的。” 只見工作人員將紫甘藍煮的水加入雪碧,瓶中的水瞬間變紅,再用小蘇打加入紫甘藍水,結果又變成綠色,“哇!”小朋友不由驚呼神奇。 工作人員解釋道,這瓶紫甘藍煮成的紫色水接觸雪碧這樣的酸性液體會變紅,接觸蘇打水這樣的堿性液體會變綠,因此紫甘藍水可以作為酸堿指示劑。小朋友連道有趣,表示要回家也實驗看看,在他心中科學的種子開始萌芽。“臟“水真的臟嗎? “之前有幾個賣凈水器來村里,接了一點自來水,然后鼓弄了一下,水立刻成泥土色了,他們說是因為水太臟,是不是這回事兒啊?”胡大爺疑惑地詢問現場的工作人員。 為解答疑惑,工作人員專門向胡大爺和現場其他群眾演示了水電解實驗。工作人員在自來水和純凈水中加了些普通食鹽之后,對水進行了通電電解,結果自來水和純潔水電解后都成混濁狀。工作人員解釋道,所有含礦物質、鹽分的水電解之后都是如此,而非某些凈水器廠商所說的“臟”。 目前中山水質綜合合格率達到99%以上,遠超過國家《生活飲用水標準》所要求的不低于95%。而凈水器只是自來水深度過濾、凈化處理的一種方式,使用凈水器如果選擇不當或者保養不當,反而會增加二次污染的風險。 今年,水務公司將活動轉移到鎮區,也是為了覆蓋更多鎮區用戶,讓大家了解中山市的水資源現狀,活動現場還擺放了一些新舊管道。近三年,水務公司每年投資6000萬元,實施城鎮供水管網改造工程,杜絕“跑冒滴漏”,提高供水安全。改造后的供水管網,入戶水質明顯轉好,供水水壓顯著提高,漏損問題也得到改善。中山市“放心水”項目獲得2017年度廣東省宜居環境范例獎。2018年,管網改造戶數約2.59萬戶,涉及改造管網288.8公里,3年來累計改造管網約798.8公里,惠及用戶約11萬戶,受惠人口約33萬人,水質問題投訴降幅達32%。 3月23日上午9點,大豐水廠和污水處理廠迎來了預約參觀的熱心同學和市民,同學們仔細聽著,認真畫著,在筆記本上留下了對水廠的“肖像畫”。 看模擬圖,不如見真面目。從抽水、混凝、沉淀、過濾再到消毒等各種工藝環節,由講解員帶著逐個探索。 站在長長的平流池盡頭,水面像靜止似的緩緩蠕動,濾池前清澈的激流與側面的波光粼粼則又是另一番景象。“原來水是這樣流進千家萬戶的呀!”,同學們感嘆自來水的來之不易。“一滴水從源頭到龍頭居然要經歷這么多流程,那污水是怎么處理排放的呢?”,帶著同學們的疑問,繼續下一個探尋地點——污水處理廠。 走進廠區,映入眼簾的是道路兩邊的青青草坪,綠意悠然的園林植物,“這與想象中的污水處理廠不一樣,廠區看上去整潔美觀,”家長們紛紛稱贊。大家依次參觀了中控室(污水調度中心)、預處理站(進水站)、氧化溝、終沉池、排放口等,在講解員的引導下“移步換景”,親眼目睹污水由濁變清的全過程。前來參觀的同學們,對先進的設備與嚴謹的生產流程充滿了好奇,圍著講解員提出疑問,“叔叔,您剛說到大豐水廠日供水量能達到30-35萬立方米,那污水廠的日處理量呢?”現場專業人員耐心地解答,“這個廠每天最大處理量是20萬立方米,孩子們要更加珍惜水資源,注意生態環境保護。” 水務公司以“水廠開放日”及進社區活動為契機,每年接待參觀者逾千余人,今后將繼續加強與廣大市民的溝通,努力為大家提供更優質、安全的飲用水和服務,推動生態中山、綠色家園建設,讓我們以及我們的后代能夠持續健康快樂地享用“綠水、青山、藍天”。 (供稿/水務公司)